(作者:林梅村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丝路文明》第五辑2020年9月,19—40页。 此处省略注释,完整版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考察、考古新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对战国秦汉长城及匈奴古城作了全面梳理。我们认为,头曼城即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圆形古城,而赵长城高阙塞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昆都仑沟石门障。秦代沿用,成为秦帝国之国门。此外,匈奴还建有赵信城,在蒙古国南戈壁省塞林巴剌嘎斯古城。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勒济特县新发现的匈奴古城当为漠北单于庭,它与漠北龙城并非一地,后者实乃中蒙联合考古队近年发掘的“三连城”。目前研究者将克鲁伦河上流发现的八座汉代古城皆定为匈奴城。我们认为只有四座为匈奴城,其余四城(高瓦道布古城、哈老徒古城、布日赫古城、德尔津古城)当为太初三年徐自为在庐朐河所筑塞外列城,废弃于公元前68年。
2019年夏,我们到蒙古高原实地考察。7月17—22日赴蒙古国鄂尔浑河、土拉河、克鲁伦河考察汉唐至蒙元古城;7月26日—8月4日赴内蒙古阴山地区考察汉唐边塞遗址,收获巨大。在乌兰巴托参观蒙古国立历史博物馆时,见到一组克鲁伦河上游支流德尔津河畔古城出土西汉砖瓦。回京后翻检史料,发现这批西汉砖瓦当即汉武帝太初三年徐自为在“庐朐河”所筑“塞外列城”遗物。更为重要的是,2017年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发现匈奴发源地——头曼城,2020年7月,乌兰巴托大学考古队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勒济尔县呼苏特旗鄂尔浑河西岸发现漠北单于庭遗址。千古之谜,涣然冰释。草拟此文,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
一、头曼城与高阙塞
匈奴起源于阴山,第一代匈奴单于头曼在阴山深处建有城寨,史称“头曼城”。竟宁元年(前33),郎中侯应对汉元帝说:“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也。至孝武世,出师征伐,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匈奴来寇,少所蔽隐,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边长老言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侯应所言“冒顿单于依阻其中”之地,当即阴山头曼城。
然而,头曼城在什么地方?一直无人知晓。2017年6—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乌拉特中旗罕乌拉山北麓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发掘了一座古城,周长约7公里,南距秦汉长城4公里。该古城呈不规则圆形,山上构筑石墙,近平地处则夯筑土墙或泥坯垒筑土墙。古城西墙、南墙为石头砌筑,墙体宽约1.5米,高低不一,高处有2—3米,东、北墙为夯土墙和泥坯垒筑土墙。古城内分布许多圆形帐篷遗迹,最大的帐篷遗址直径长达32米。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目前发掘了5座居住址,发现火炕、石头垒砌灶台、陶罐等生活设施和用品。陶器多为东汉时期,肩部、腹部装饰弦纹和波浪纹,并出土了典型的匈奴陶器,底部有方形戳印。
《汉书•匈奴传》记载:“诸左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以东,接秽貉、朝鲜;右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今陕西榆林市榆阳区鱼河堡)以西,接氐、羌;而单于庭直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 所谓“单于庭”,亦称“单于台”。《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前110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北历上郡、西河、五原(治固阳),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 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古城附近有一石块垒砌的大敖包,有学者以为是烽火台。然而,汉长城烽火台皆有城障,不可能只是一个孤零零的大敖包。我们认为,这个大敖包即《汉书•武帝纪》所谓“单于台”,也就是漠南单于庭所在地。
所谓“龙城”,亦称“茏城”,有漠南龙城和漠北龙城之分。漠南龙城实乃头曼城别称,也即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匈奴古城。《汉书•匈奴传》记载:“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各万骑击胡关市下。将军卫青出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至龙城(今德岭山水库东山匈奴古城),得胡首虏七百人。公孙贺出云中(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无所得。公孙敖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代王城),为胡所败七千。李广出雁门(今山西代县),为胡所败,匈奴生得广,广道亡归。汉囚敖、广,敖、广赎为庶人。”卫青所至龙城和唐代诗人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皆在漠南龙城。
东汉建武五年,卢芳成立伪“汉”政权,定都九原。《后汉书•卢芳传》记载:“建武四年,单于遣无楼且渠王入五原塞, 与李兴等和亲, 告兴欲令芳还汉地为帝。五年,李兴、闵堪引兵至单于庭(今德岭山水库东山古城)迎芳,与俱入塞,都九原县县(今麻池古城南城)。掠有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 并置守令, 与胡通兵,侵苦北边。”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调查发掘,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匈奴古城出土了大批东汉陶器,当为卢芳伪政权盘踞头曼城时留下的遗物。
公元前300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并于阴山地区筑长城。文献有三条相关记载:
1.《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当是之时,冠带战国七,而三国(秦、赵、燕)边于匈奴。其后赵将李牧时,匈奴不敢入赵边。”
2.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3. 《史记•赵世家》又载:“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东宫,传国,立王子何以为王。……是为惠文王。惠文王,惠后吴娃子也。武灵王自号为‘ 主父’。主父欲令子主治国, 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于是诈自为使者人秦”。 中华书局标点本将“云中九原”写作“云中、九原”,不一定正确,因为赵国只有云中、雁门、代三郡,九原仅为云中郡属县,在今麻池古城北城。
据考古调查,赵国九原县故址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图1)。赵长城终点所在地高阙塞的位置,目前学界颇有争议。赵国西北边境在云中郡九原县(今麻池古城北城),谭其骧将高阙塞标在乌拉特中旗狼山石兰计山口城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魏坚教授定在乌拉特后旗达巴图音苏木查干沟台地断崖城障,不一定正确。正如鲍桐先生指出的,高阙塞应在乌拉特前旗乌拉山昆都仑沟石门障。
图1 包头市南郊麻池古城(艾冲绘制)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又度河据阳山北假中。”赵国云中郡九原县,秦改为九原郡九原县,在包头市九原区麻池古城。该城分南北二城,赵国和秦朝九原城在北城。直道即秦帝国大道,起点在九原郡九原城(今麻池古城北城),终点在云阳(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在河套地区北绘制了南北两条赵长城。实际上,这两条长城线之中,只有南线为赵长城,北线当为蒙恬所筑秦长城,仍沿用赵长城高阙塞。故高阙塞实乃秦帝国之国门。
二、汉长城的走向
据考古调查,秦长城在西汉固阳县城北,那么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所筑汉长城实为修缮河套地区秦长城。真正的汉长城在秦长城之北,有南北(或称“内外”)两条汉长城烽燧线。这两条汉长城始筑于元狩四年至元封元年之间(前119—前110年),绝非时下研究者所言太初三年(前102)徐自为所筑。《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
是岁元狩四年(前119)也。……乃更令去病出代郡,令青出定襄(治成乐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襄为后将军,皆属大将军。赵信为单于谋曰:“汉兵即度幕,人马罢,匈奴可坐收虏耳。”乃悉远北其辎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适直青军出塞千余里,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青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万骑。会日且入,而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臝,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青因随其后。匈奴兵亦散走。会明,行二百余里,不得单于,颇捕斩首虏万余级,遂至窴颜山赵信城,得匈奴积粟食军。军留一日而还,悉烧其城余粟以归。
由此可知,卫青出塞之地定襄,距匈奴赵信城至少1200余里。据考古调查,蒙古国南戈壁省巴彦敖包苏木西北29公里有一座古城,今称“塞林巴剌嘎斯古城”(图2)。
该古城坐落于一座东西横亘山峰北坡,南城垣位于山顶,南北城垣之间的水平高差约13 米。城址整体方形,东墙长1030 米,北墙长902 米,西墙长989 米,南墙长895 米。西北角和西南角建有角台,西墙上有5个马面,南墙上能够看到有4 座马面。东墙的北端和北墙东半部已经被洪流冲毁,东墙残存4 座马面,北墙隐约能看到 1 处马面。城内分为南城和北城两部分,南城略大于北城,北城中部偏东位置又建有一边长约320米的内城,内城中央有一个边长约150 米的方形城堡。北城东墙上似有一方形瓮城,可能为城门位置。内城和城堡城门位置不详。从建筑结构看,该古城并非同一时期建造的。城内北部回字形建筑是汉代所筑。据谷歌地图测量,此城距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土城子)直线距离577公里,我们认为即《汉书》所言“窴颜山赵信城”。该古城外城带瓮城,则为白霫部所建唐羁縻州窴颜州城。元狩四年“青军出塞”之长城,当为固阳北秦汉长城。汉武帝何时建五原塞,史无明载。从史书记载看,汉五原塞建于元封元年(前110年)之后。
图2 匈奴赵信城(今蒙古国塞林巴剌嘎斯古城内城,宋国栋绘制)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前110)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宫),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旗帜径千余里,威震匈奴。”汉五原郡北境阴山长城,史称“五原塞”。这条长城始筑于元朔二年(前127)初置五原郡之际,绝非时下研究者所言徐自为筑于太初三年(前102)。
《汉书•地理志》五原郡稒阳县本注曰:“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汉稒阳县治所在今包头市东河区古城湾村土城,北邻秦长城。汉五原塞起点在稒阳县石门障,光禄城为汉长城南线障城,而汉长城南线终点在宿虏城,横穿包头市北境及乌拉特三旗。其北为汉长城北线,向西穿越蒙古国,与内蒙古西境居延汉长城相连。讨论如下:
图3 石门障平面图
1. 石门障。汉代烽燧制度:候官治所称“障”,都尉治所称“城”。石门障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昆都仑河(汉史称“石门水”)东北岸,今称“昆都仑沟障城”。该古城平面呈方形,周长320米(边长80米,与居延甲渠候官相近),南城墙开有一城门(图3)。正如鲍桐先生指出的,赵长城的国门——高阙塞就在此地。
2. 光禄城。《汉书•宣帝纪》记载:甘露三年(前51)“单于居幕南,保光禄城,诏北边振谷食”。汉光禄城在乌拉特前旗小佘太乡东北增隆昌古城。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面积315×240米,东、西、北三面城墙开城门(图4)。
图4 光禄城(增隆昌古城)
3. 支就城。位于汉光禄城与匈奴头曼城之间战略要地。据考古调查,今乌拉特前旗苏独龙镇东北21公里阴山山脉色尔腾山南麓台地,有一秦汉至北魏时期的古城,今称“城圪台古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0米,东西长70米,夯筑城墙残高3—5米。城圪台古城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北边2300米便是秦汉长城,汉武帝北巡“支就城”就在此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遣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单于,立其庭(今德岭山水库大坝东山匈奴古城),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城圪台古城在今德岭山水库匈奴古城东南约30公里处,我们认为即汉武帝北巡的“支就城”。
4. 单于台。《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元年冬十月,诏曰:‘南越、东瓯咸伏其辜,西蛮、北夷颇未辑睦。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今麻池古城南城),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如前所述,单于台即漠南单于庭所在地,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东山匈奴古城附近大敖包。
5. 虖河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原杭盖戈壁苏木)狼山石兰计沟汉代城障。虖河发源于狼山,如今建有狼山水库。该古城呈长方形,南北150米,东西300米(图5)。
图5 虖河城(乌拉特中旗石兰计沟障城,鲍桐绘制)
6. 宿虏城。目前学界一致认为,在今乌拉特后旗北部汉长城烽燧线西端朝鲁库伦古城。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面积126.9×128米,四角有角台,只有东墙开一城门,门外有瓮城(图6)。
图6 宿虏城(今乌拉特后旗北部汉长城西端朝鲁库伦古城,刘叙杰绘制)
三、元狩四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与漠北单于庭
关于霍去病北伐匈奴封狼居胥山,史书有两条记载:其一,《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狩四年(119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亦将五万骑,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无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右北平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军既还,天子曰:‘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三,取食于敌,逴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其二,《汉书•霍去病传》记载:元狩四年,“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今河北蔚县代王城)、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既皆还,上曰:‘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匈奴王庭)。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以五千八百户益封票骑将军’”。这两条文献涉及漠北许多古地名,讨论于下:
1. 难侯。河名,《汉书•匈奴传》亦称“安侯水”,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司马迁称为“离侯”,班固或作“难侯”。
2. 弓卢。河名,司马迁称作“弓闾”,班固或作“弓卢”。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是克鲁伦河,不一定正确,因中国史书称“克鲁伦河”为“庐朐河”。我们认为,弓卢河实乃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尼县境内哈老徒河(Galuut),成吉思汗秋季行宫即建于哈老徒河畔。20世纪30年代,松田寿男编《中国地图》将“哈老徒”称为“哈柳图”。
3. 狼居胥山。正如谭其骧指出的,此山即克鲁伦河发源地肯特山。
4. 姑衍。山名,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神山。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尼苏木境内波罗流兀特泉(Bööröljüüt),《元史》称为“军脑儿”,《明史》称作“双泉海”。军脑儿南岸小山,《元史》称为“日月山”。我们认为,此山即霍去病封禅的姑衍山。
5. 翰海。源于蒙古语Archangaj,汉译“杭盖”或“杭爱”,意为一个有着蓝天、白云、草原、河流、山和树林的世界,便是游牧人眼中天堂般的“杭盖”。我们认为,瀚海即鄂尔浑河上游哈剌和林。这里水草丰美,漠北历代游牧民族王庭所在地。元狩四年霍去病“登临翰海”就在此地。
图7 蒙古高原古城分布图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克鲁伦河流域陆续发现八座汉代古城,调查者皆定为匈奴城。不过,从古城形制及出土文物看,其中四城实乃西汉军队所建城障,边长不大于百丈(今230米),如克鲁伦河支流德尔津河畔汉代城障。其余四城边长约400米,当为匈奴古城,如克鲁伦河上游西岸温都尔道布古城、克鲁伦河中游北岸巴斯浩特2号城。蒙古高原古城分布图(图7和表1)。
据考古调查,蒙古国中央省巴格淖尔苏木西南14公里有一座古城。在成吉思汗哈老徒行宫之北33.77公里,今称“温都尔道布古城”(Undur dov)。该古城呈方形,东西390米,南北330米(图8)。
蒙古国中央省巴格淖尔苏木北约10公里还有一古城,在成吉思汗哈老徒行宫之北58.85公里,今称“库列图道布古城(Khureet dov)”。该古城亦呈方形,东西440米,南北410米(图9)。我们认为,元狩四年霍去病“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就在这两座古城。
克鲁伦河流域本为东胡牧地。《汉书•匈奴传》记载:“东胡王愈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匈奴语“边界”)。”据考古新发现,漠北单于庭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勒济特县呼苏特(Khusuut)旗鄂尔浑河西岸,乌兰巴托市西北约470公里。2020年7月,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系副教授伊德尔杭盖率队在此进行考古发掘,并出土“天子单于”、“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汉字巨型瓦当。据说古城有内外两层城垣,城内有一人工蓄水池。故发掘者认为,“这座城市遗址就是匈奴国家政治中心龙城所在地”。
图8 谷歌地图所见温都尔道布古城
图9 谷歌地图所见库列图道布古城
《汉书•匈奴传》记载:“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可知匈奴单于庭与龙城并非一地。目前的新闻报道将二者混为一谈,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新发现的匈奴古城当为漠北单于庭遗址,而中蒙联合考古队在后杭爱省乌贵诺尔县近年调查发掘的“三连城”才是真正的龙城遗址。
从谷歌地图看,这座古城位于一条小河下游三角洲,城北不远处有一条300多米长的拦河坝,目前研究者误认为外城墙(图10)。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正南北方向,边长百丈(230米)。完全按照中原城制建造,与西域都护府城(今新疆轮台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和居延都尉治所形制相同。这和城内出土汉式瓦当是一致的,生动反映了中原建筑艺术向蒙古高原的传播。
哈老徒城等东胡游牧之地正在漠北单于庭千里之外。秦二世元年(前209),冒顿单于杀父自立,东胡王乘其立足未稳,遣使索要他从月氏盗取的千里马。冒顿不顾群臣反对,将千里马送给东胡王。东胡王得寸进尺,又提出索要单于阏氏,冒顿左右非常忿怒,但冒顿仍满足了这个无理要求。东胡王认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再将其放在眼里。冒顿则乘机稳固统治,发兵突袭。东胡猝不及防,东胡王被杀,其民众及畜产尽为匈奴所得,而土地则为匈奴左贤王占据。
图10 谷歌地图所见漠北单于庭遗址
四、太初三年徐自为筑庐朐河塞外列城
据考古调查,内蒙古阴山有南北两条汉长城,南线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中旗和后旗,北线在今蒙古国境内,当地牧民或称汉长城北线为“成吉思汗边墙”。2005—2009年,科瓦列夫(A. A. Kovalev)率领的俄蒙考古队对长城北线作了三次考古调查,发现元封六年(前105)公孙敖所筑受降城在蒙古国瑙木冈县南30公里巴彦布拉克古城。科瓦列夫认为,所谓“长城北线”始建于西夏而非汉代。此外,他还提出,既然汉长城“南线”是“光禄塞”,那么“南线”终止之地(今乌拉特后旗朝鲁库伦城址以西数公里处)就是《史记》所载汉使徐自为“筑城鄣列亭至庐朐”中的“庐朐”。
殊不知,庐朐乃中国史书常见地名,指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史记》称为“庐朐”,《汉书》和《旧唐书》皆称“卢朐河”,《辽史》作“驴朐河”,《金史》作“龙居河”,《元史》则作“庐朐河”。故科瓦列夫之说不能成立。太初三年汉武帝派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史书三条记载如下:
其一,《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呴犁湖单于(前105—前101 年)立,汉使光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庐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泽上”。
其二,《汉书•武帝纪》记载:太初三年春正月,“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卢朐,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之”。
其三,《汉书•匈奴传》记载:“句黎湖单于立,汉使光禄勋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余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而使游击将军韩说、长平侯卫伉屯其旁”。
如前所述,庐朐河即发源于肯特山的克鲁伦河,目前克鲁伦河上游共发现四座西汉军队所建城障(表1:2.高瓦道布古城;3. 哈老徒古城;4. 布日赫古城;5. 德尔津古城),以及一处手工业作坊(胡斯图布拉克冶铁和陶窑遗址)。汉军所建城障的规模皆比匈奴古城小,边长不大于百丈(230米),并出土有西汉砖瓦。分述于下:
图11 高瓦道布古城及其出土西汉三角纹瓦当
2. 高瓦道布古城。位于蒙古国中央省巴彦扎尔嘎朗苏木高瓦道布镇东北,克鲁伦河东岸,有两重城墙。外城为匈奴古城,内城为汉代城障。内城东西180米,南北210米。城内出土圆柱形柱础石、瓦当、筒瓦、板瓦、印花方砖、三角纹瓦当残片(图11)。汉文帝时晁错《言守边备塞疏》倡议:汉代边城“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蔺石,布渠答,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汉代五尺为一步,相当于现代1.15米(23厘米×5),那么,汉代150步=175米。
图12 谷歌地图所见高瓦-道布古城外城
据佩尔烈(Kh.Perlee)调查,高瓦道布古城有两重城,内城为南北180米,东西210米,与汉代边城规模相当。不过,该古城废弃后,匈奴人仍继续使用,并在高瓦-道布城东西北三面加筑了围墙(图12)。高瓦道布城外城东西360米,南北370米。外城南边没有围墙,外城占地面积与匈奴所筑巴斯浩特二号城面积相近。我们认为,高瓦-道布外城围墙是匈奴后来加筑的挡风墙。否则无法解释这个汉代城障为什么会越制。
3. 哈老徒城。据日本考古学家白石典之调查,哈老徒城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尼乡哈老徒河(Galuut)西岸。此河的发源地有一泉水,今称“波罗流兀特泉”(Bööröljüüt)。正北5公里有一古城,当地牧民称作“波罗流兀特土城”。土城与泉水间有个旧盐湖。永乐十二年(1414),金幼孜扈从明成祖北征,途经萨里川。金幼孜在《后北征录》写道:“晚次双泉海,即撒里怯尔,元太祖发迹之所。旧尝建宫殿及郊坛,每岁于此度夏。山川环绕,中阔数十里,前有二海子,一咸一淡。西南十里有泉水海子一处。西北山有三关口(清代称“康哈里孩”),通饮马河(克鲁伦河)、土剌河,胡人常出入之处也。”由此可知,双泉海即哈老徒河上游旧盐湖,而哈老徒城西南十里“泉水海子”则为哈老徒河源头波罗流兀特泉。正如白石典之指出的,波罗流兀特土城即成吉思汗在萨里川所建哈老徒行宫。
图13 哈老徒古城
哈老徒古城平面呈方形,由高2米、宽8米的土城墙围成(图13)。东西长133米,南北宽118米。东城墙开有较大的城门。其它三边土墙中间位置各开设有小城门。汉代城障仅东墙开有城门,如朝鲁库伦古城(边长130米)。哈老徒城北、西、南方向小城门可能是后来开设的。哈老徒城中央有一个正方形台基,边长25米,高3米左右。城内未见砖瓦、柱础等物,那么,城内居室或为蒙古包之类。城内遍布磁州窑瓷瓮、耀州窑磁碗和黑釉大瓮残片,说明辽金时代此城仍在使用。
图14 布日赫古城与德尔津古城出土的西汉卷云纹瓦当残片
4. 布日赫古城。1957年,佩尔烈在克鲁伦河上游支流布日赫河畔发现另一座古城。他认为是匈奴古城,今称“布日赫古城”(Burkh Fortress)。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80米,东城墙和南城墙已被布日赫河冲毁,西墙和北墙只剩下轮廓。城内有两个大型建筑遗址,一座长30米,宽18米;另一座长29米,宽28米。1957年,佩尔烈在布日赫古城发现卷云纹瓦当残片,与德尔津古城出土西汉砖瓦相同(图14),那么,该古城亦为徐自为在卢朐河所筑“塞外列城”之一。
5. 德尔津古城。在今蒙古国中央省蒙根莫里特苏木东北18公里处。该古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30米,今称“德尔津古城”(Tereljin Fortress)。该古城位于克鲁伦河支流德尔津河北岸,与五原塞西端朝鲁库伦古城直线距离763公里(1500多里)。1925年,苏联科学院的弗拉基米尔索夫(Boris Y. Vladimirtsov)最先来德尔津古城发掘,认为是兵营遗址,未能确定年代。1949年,苏联考古学家吉谢列夫(S. V. Kiselev)在博物馆考察了弗拉基米尔索夫的发掘品,首次提出德尔津古城是匈奴古城。1955年以来,蒙古考古学家佩尔烈多次对德尔津古城进行发掘;大规模发掘1次,小规模发掘11次。该古城呈正方形,东西232米—237米,南北210米—233米,城墙宽11米—15米,残高0.5米—0.8米。四面城墙皆有城门。城外有护城壕环绕,宽约3—6米,深0.3—0.7米。城内有两个建筑遗址:第一个遗址15米×17米,高1.3米;第二个遗址20米×25米,高1.6米(图15)。佩尔烈第1次发掘在城内大型建筑遗址北侧开探方,从中发现筒瓦及残片312片,板瓦及残片315片。
图15 中央省蒙根莫里特苏木东北18公里德尔津古城
2019年夏,我们在乌兰巴托考察时,在蒙古国立历史博物馆见到德尔津古城出土的一批西汉云纹瓦当、绳纹板瓦、绳纹筒瓦和三角纹铺地砖。佩尔烈认为,德尔津古城是一座匈奴庙宇。我们认为,该古城并非匈奴庙宇而是徐自为所筑“塞外列城”之一。佩尔烈第12次发掘是在城内大型遗址东侧开探方(1.5米×3米),从中发现云纹筒瓦及残片731片,绳纹板瓦及残片984片,以及垒砌“桌子”的方砖残块一件,现藏乌兰巴托蒙古国立历史博物馆。佩尔烈在德尔津古城发掘的三角纹方砖, 与山西博物院藏夏县出土西汉三角纹方砖完全相同。
俄罗斯考古学家丹尼洛夫在德尔津古城发掘出大批西汉砖瓦。 201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考古队调查克鲁伦河上游匈奴城址时,在城址地表也发现大批汉代陶片与瓦片。
关于塞外列城废弃的时间,《汉书•匈奴传》记载:“是岁,地节二年(前68)也。虚闾权渠单于立,以右大将女为大阏氏,而黜前单于所幸颛渠阏氏。颛渠阏氏父左大且渠怨望。是时匈奴不能为边寇,于是汉罢外城,以休百姓。”由此可知,庐朐河塞外列城废弃于公元前68年。
结论
综合全文的讨论,我们似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近年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德岭山水库东山发现的圆形古城,当即匈奴发源地——头曼城,也即匈奴大会龙城之地,而《史记》、《汉书》所谓“单于台”则为漠南单于庭,故址在头曼城附近大敖包,南距秦汉长城约4公里。
第二,高阙塞为赵长城边塞及秦帝国之国门,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乌拉山昆都仑沟石门障。
第三,史书屡次提到的匈奴“赵信城”,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巴彦敖包苏木西北29公里,今称“塞林巴剌嘎斯古城”。
第四,蒙古国鄂勒济特县新发现的匈奴城,当为漠北单于庭(边长230米×230米),而中蒙联合考古队在后杭爱省乌贵诺尔县发掘的“三连城”才是漠北龙城。
第五,目前克鲁伦河上游所见汉代古城中,有三座为匈奴城,如温都尔道布古城、库列图道布古城、高瓦道布古城外城。这些匈奴古城皆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390米×330米。
第六,太初三年(前102)徐自为所筑庐朐河塞外列城,在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如高瓦道布、哈老徒城、布日赫古城、德尔津古城。这些西汉边城亦呈正方形,但边长不大于百丈(230米),最后废弃于公元前68年。
编 者 按:原文载于《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