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资讯动态昭君文化大事记学会书刊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脚本

回顾昭君文化人物昭君文化撷英中外名人评论昭君

艺术影视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园地

北方民族 匈奴 鲜卑 突厥 契丹 蒙古 女真

风物旅游昭君故里遗迹传说特产风物文创产品

导航
古代妇女服饰 古代妇女用品 女性礼仪文化 女性文学 和亲人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领导成员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投稿箱 在线留言 青冢今昔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侯甬坚:修筑统万城——乱世中的超常创造

日期:2021-02-17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浏览次数:1907次 字体大小 关闭


统万城的创建者也即大夏国的创立者——匈奴族后裔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少年时和父亲刘卫辰住在河套内的悦跋城,却遭到北魏军队的突袭,当时部落奔溃,父子惊遁,其父为部下所杀。《魏书·铁弗刘虎列传》记述:“先是,河水赤如血,卫辰恶之,及卫辰之亡,诛其族类,并投之于河。”赫连勃勃逃了出来,但他不会忘记悦跋城的血光之灾。


之后,赫连勃勃在一次次战场厮杀中长大并走向成熟,他和他的将领、族众,在父辈拼杀过的朔方之地崛起,于407年建立了大夏政权。他们敢于和势力强大的拓跋魏对抗决战,从后秦政权手中夺得了安定(今甘肃泾川北)等城,从东晋军队手中夺下了关中名城长安,还灭掉了西边的西秦政权,这都体现了十六国时期“先据一方,自立基本,乃图进取”的对抗特点。大夏政权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纷乱的战事中,抓住时机,征发岭北夷夏十万人,修筑了高大坚固的都城——统万城。



1

“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述,413年,统万城建在“朔方水北、黑水之南”,具体位置在今无定河上游与纳林河交汇的北岸,位于内蒙古和陕西交界处。《元和郡县图志》卷4引《十六国春秋》原文:“赫连勃勃北游契吴,叹曰:‘美哉,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领以北,大河以南,未之有也!’”称赞的便是统万城城址所在的契吴山、朔方水、黑水之间水草丰美的地理条件。


大夏国建立后的第十年(418),大夏军队攻下长安城,群臣劝都长安时,赫连勃勃说:“东魏与我同壤境,去北京裁数百余里,若都长安,北京恐有不守之忧。朕在统万,彼终不敢济河,诸卿适未见此耳!”相对于长安,赫连勃勃视统万城为北京,北魏在河东(故称东魏),这段话也透露出当年统万城选址之用意,在于阻止北魏军队进入河套。因此,可以说统万城城址选建在朔方水北岸,乃是基于赫连勃勃的远见和勇敢,413—425年也正是大夏国兴盛稳定时期。425年赫连勃勃故去,其子赫连昌为夏王,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2

通体采用独特建筑材料——白土


在陕西省靖边县统万城遗址的多次考察中,每遇晴天,城墙就格外耀眼,其墙土有白土之称。在西汉上郡管辖的13个县中,就有一个白土县,说明当地的白土很有来历。2010年3月29日,课题组成员在遗址之上的内蒙古乌审旗巴图湾镇的“八一牧场”附近,找到了一处挖取白土的大坑,当地人介绍这种白土质地坚硬,在烧砖普遍使用前曾作为建筑材料来使用。无定河边的白城则村村民介绍说,统万城遗址以北两三公里处就有白土的天然分布,早先的村民从遗址搬迁下来的时候就曾用白土筑房。


大夏国采用白土修建了统万城,当时只能就地取材,做法也只能汲取当地的营造经验。《赫连勃勃载记》说“初,屈孑性奢,好治宫室”,及至修筑统万城时,达到了“城高十仞,其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五仞,其坚可以砺刀斧”的效果。营造技术主要体现在夯土板筑、架梁升高方面,工程规模则集中在获取巨量土方、速送白土到施工面上。史载“蒸土以筑都城”之意,推测是对强烈日照下,数万人参与的热气腾腾的筑城劳作场面的形象描述。有关人士做出的解释是,为配制三合土,或熬制糯米汁,或蒸土以杀植物种子等,但缺乏史实予以印证。


3

统万城的失陷


426年,北魏世祖拓跋焘率军西伐,适逢冬至之日。夏王赫连昌领军出城迎战,“世祖驰往击之,昌退走入城,未及闭门,军士乘胜入其西宫,焚其西门。夜宿城北。明日,分军四出,略居民,杀获数万,生口牛马十数万,徙万余家而还”。由于守城将士的反击,北魏将士被赶出西门,住在城外的大夏国居民及其养殖的牛马,却被北魏将士掳去许多,但统万城没有被攻破。


427年,拓跋焘再次率军西伐,已确定采用轻骑奔袭加诱敌的战术。史载,群臣齐声劝谏:“统万城坚,非十日可拔,今轻军讨之,进不可克,退无所资,不若步军攻具,一时俱往。”拓跋焘坚信已定的战术为上策,遂领军前来,至统万城外黑水低洼处潜伏下来。魏军一再示弱以后,激起了出城作战的赫连昌的求胜心理,结果遭遇魏军夹击,拓跋焘又身先士卒,魏军异常勇猛,最后获得“昌军大溃,不及入城,奔于上邽,遂克其城”的胜局。


于此可见,魏军并没有对统万城展开攻城之战,统万城失陷的原因在于赫连昌不守城,出城后并不能掌控战事,屡屡出现败阵及落荒而逃的糟糕局面。赫连勃勃死后,诸子不和,人心涣散,军士缺乏训练,虽有高大坚固的城池,亦不能挽回人力的不足。拓跋焘绕观已得手的统万城,对左右人员说:“蕞尔小国,而用民如此,虽欲不亡,其中得乎?”


413—418年,大夏国修筑的统万城汇聚了赫连勃勃集团的三个心愿:在长期的战斗中获得人身安全保障、安全收藏并享受已获财富、展示作为都城应有的国家威仪和力量。


《赫连勃勃载记》称赫连勃勃“性奢,好治宫室”,这似乎与他的出身、与他少年时从血腥的尸首堆里逃出来的经历相关。大夏国建立时,他不赞同臣属们“专固一城”的经略方式,直到诸州建立,基础牢固,才赞同倾力建造国都统万城。


在修筑统万城的同时,勃勃又委任叱干阿利以营缮之任,造五兵之器,造号称“大夏龙雀”的百炼钢刀,还“铸铜为大鼓,飞廉、翁仲、铜驼、龙兽之属,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


大夏国的政治昭示,见于统万城诸门的命名上,南门称朝宋门,东门称招魏门,西门称服凉门,北门称平朔门。现存31.62米的高耸而庞大的西南角楼,以及南墙边巍然耸立的八座马面,均可作为历史上统万城军事防守功能强大的历史依据。

4

文明之网的编织和再续


在十六国时期这样的乱世中,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民众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被摧毁殆尽,但客观上又促进了各族人口的迁移和相关文化的迁播及授受在那个时代,集坚固的军事堡垒、政治中心的国都、众人安身庇护所在地于一体的庞大建筑——统万城,必然是创造性的亮点之一。


往前追溯,由西晋“八王之乱”引发的中原王朝秩序的失控,引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历史事件,早已为前人所记述和论道,而大夏国仅为其中之一脉,统万城亦仅为其中一大城。


同样来自北方的鲜卑族所建的北魏政权,在乱世中把握当时社会的交往原则,于恢复创伤、再建秩序、再续制度文明方面多有所为,其历史经验理应得到学界更周详的研讨。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地区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17JJD77001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编 者 按:原文载于《中国社会科学网》,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7704884686 / 18686081081

网  址:www.zhaojunwenhua.net

地  址: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楼三楼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