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资讯动态昭君文化大事记学会书刊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脚本

回顾昭君文化人物昭君文化撷英中外名人评论昭君

艺术影视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园地

北方民族 匈奴 鲜卑 突厥 契丹 蒙古 女真

风物旅游昭君故里遗迹传说特产风物文创产品

导航
古代妇女服饰 古代妇女用品 女性礼仪文化 女性文学 和亲人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领导成员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投稿箱 在线留言 青冢今昔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榕山讲坛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单月英老师《驼铃与帆影——漫谈丝路风物与文化交流》讲座纪要

日期:2020-12-13 来源:榕山拾遗 浏览次数:3022次 字体大小 关闭


2020年12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老师单月英博士莅临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基地,为厦门大学师生和研究院的各位同仁进行了题为《驼铃与帆影——漫谈丝路风物与文化交流》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老师周杨博士主持。


单老师说,两千多年的悠长岁月不断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培育了不朽的丝路精神。穿行于此的人们怀揣着各自的使命与梦想,跋山涉水,以生命为赌注,主演了“中国与世界”这部恢弘的历史剧。今天“一带一路”唤醒了千年丝路几近尘封的记忆,丝路往事成为世人讲不完的话题。本次讲座共分四个部分,拟在世界历史的框架中,说丝绸之路,谈追梦人群,展丝路风物,品文化交流。



讲座以“一带一路”倡议导引出丝绸之路,单老师强调“丝绸之路”的核心主题是“中国与世界”,本次讲座旨在努力构建丝绸之路的时空框架,通过对其主干道之异同的分析考察,呈现其丰富内涵,讲述两千多年的中外交通。



第一部分“何为丝绸之路”。单老师介绍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历史学家赫尔曼对丝绸之路的命名和解释,通过地图展示了公元前4世纪晚期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时期的欧亚大陆和秦汉时期欧亚大陆的主要政治格局,介绍了西汉王朝与匈奴的强弱变化与对比。她指出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均是出于政治目的,即联合大月氏、乌孙攻打匈奴,但结果是“不得要领”“未能得其决”。尽管如此,张骞凿空西域仍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1)中国人第一次摆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维,开始睁眼看世界,古代中国第一次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汉文文献开始为异域立传;2)汉武帝把“昆仑”定在于阗南山,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官方确定昆仑山的举措,是国家主权的宣示;3)中外交流的第一次浪潮由此开始,并由自发转变为王朝政府经营主导下的自觉交流。单老师特别指出,丝绸之路不能简单与文化交流相等同,亦不能把其开始年代无限上溯。最初,丝绸之路是指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绿洲(沙漠)丝绸之路,19世纪以来,人们不断丰富丝绸之路的内涵,出现了狭义与广义的丝绸之路。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属于前者;后者指形成于上古时期,是欧亚大陆及北非和东非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绿洲丝绸之路”外,还包括“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东段到达朝鲜和日本,西段至法国与荷兰;通过海路还可抵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欧洲、非洲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并强调了其网络状的交通属性。最后,单老师把丝绸之路的内涵概括为国家交往、人群往来、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四大方面,指出无论哪一方面,主体都是“人”。



讲座第二部分主要阐释草原丝绸之路。单老师通过地图对欧亚草原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展示,指出这一地区生活着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在人类文化交流中,他们宛如一架移动的文化桥。单老师以“后肢反转动物纹样”“长方形腰饰牌”“饰贝腰带”为切入点,展现了战国中晚期至西汉中期,欧亚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通过草原丝绸之路而发生的碰撞融合,这种交流是双向交流。又以匈奴墓葬中出土的各种外来物品为例,展示了游牧人群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讲座的第三部分为绿洲(沙漠)丝绸之路,也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单老师特别强调了绿洲(沙漠)丝绸之路的政治属性,指出以新疆为主体的古代西域地理位置特殊,这里不仅是中原王朝与草原游牧政权势力的角逐之地,也是中西文化交流汇聚之地,因此,历代中原王朝都非常重视对西域的管理和经营。结合新疆地区现存380多处汉至清代的烽燧戍堡分布图,单老师梳理了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直至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指出,这些烽燧戍堡的分布与绿洲(沙漠)丝绸之路的三条路线高度一致,中原王朝的经营管治为绿洲(沙漠)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保障。这条丝绸之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代表国家交往的朝贡使团特别多。单老师以甘肃省敦煌悬泉置遗址、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破城子遗址以及新疆地区出土的木简、文书、画像砖等文物,展现了汉唐时期中原王朝在绿洲(沙漠)丝绸之路沿线的邮驿传置的设置、对各国使团的接待等。《康居王使者册》木简、于阗王朝汉简、西域诸国朝汉简等证明西汉时期西域各国的使团就频繁通过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向汉朝朝贡。通过悬泉置汉简可以了解到,敦煌太守及其部属负责外国使臣的接待,并监督各个驿站对使臣的接待工作,当时朝贡汉朝的西域各国使团到敦煌后,住在悬泉置之中。


单老师对比了三条丝绸之路主干道的不同,例如政治属性的强弱、交通工具与商品主角的异同、发展历程等,指出绿洲(沙漠)丝绸之路虽然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但并没有衰亡,元朝时曾再度繁荣,清代也是大清王朝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通过大量出土文物和编绘地图,展现了往来于绿洲(沙漠)丝路的各类逐梦人群。骆驼是绿洲(沙漠)丝绸之路的标志性符号,中国最早的骆驼造型出自秦始皇陵园外城西侧陵区一号墓(QLCM1),汉昭帝平陵陪葬的骆驼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动物骆驼。秦汉时的骆驼造型显得笨拙,北朝至隋唐,骆驼俑的形象越来越生动自然、造型各异,展现了中原地区的人们对骆驼的认识由异域奇畜变成寻常牲畜的转变,通过有“沙漠之舟”美称的骆驼造型的变化,展现了绿洲(沙漠)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之后,单老师通过出土蚕茧和丝绸阐释了中国养蚕缫丝技术的西传以及通过文化交流,中国丝绸织造对异域文化因素的吸收与借鉴。单老师指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运载工具,决定了经由绿洲(沙漠)丝绸之路转运的商品是服务于上层统治人群的奢侈物品,比如造型丰富的各种金银器、玻璃器等。随着人群的往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原文化对异域文化因素进行不断地借鉴,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尤其是佛教等宗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思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宗教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鼎盛,当时在长安的胡人可能超过十万,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中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来形容唐朝的恢弘气象。单老师还引用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对唐朝崛兴评价来阐释人群交往、文化交流对于中国的意义。最后,单老师还通过和田玉的西输以及“痕都斯坦”玉器的东传展现了元代至清朝时期,经由绿洲(沙漠)丝绸之路产生的琢玉技术的交流与融合。



在讲座的第四部分,单老师通过造船技术和瓷器贸易探讨了海上丝绸之路。指出海上丝绸之路与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形成大体同时,甚至稍早,广西合浦等地出土的玻璃器等即是证明,只是在“安史之乱”以前,绿洲(沙漠)丝绸之路地位凸显,遮蔽了海上丝路。唐代后期,随着绿洲(沙漠)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勃兴,至宋元时期达到鼎盛。相较于绿洲(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属性较为突出。8—10世纪,主导印度洋贸易圈的是阿拉伯商人,宋元王朝注重经略海洋,政府鼓励民间海外贸易,由中国海商主导的东亚贸易网络初步形成,开始与长期控制印度洋贸易圈的阿拉伯商人展开有序竞争。郑和下西洋谱写了朝贡贸易的壮丽篇章,可惜的是明朝海禁政策的施行,使中国失去了成为海洋大国的机会。16世纪开始,欧洲商人取代阿拉伯商人称霸海洋,欧洲与中国实现直接贸易。



然后,单老师通过编绘地图和出土文物,展现了船尾舵、水密隔舱等造船技术对世界造船与航海事业的促进。单老师以“黑石号”沉船上的长沙窑瓷器与世界发现的唐三彩分布示意图为例来说明唐时的海上贸易。然后讲述了瓷器贸易的发展变化,明代中期以前,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瓷器以传统的中式风格为主,随着欧美地区成为中国瓷器的主要外销市场,明末清初,除了传统中式风格的瓷器外,中国开始生产为迎合西方市场的外销瓷,稍后还出现了按照西方买家要求或来样加工的特殊定制瓷。期间,单老师还特地以景德镇瓷窑仿日本“伊万里”瓷器生产的瓷器,介绍了由于明朝海禁导致日本瓷器取代中国瓷器占领欧洲市场,以及中国瓷器如何击败日本瓷器最终赢得欧洲市场。单老师通过16—19世纪瓷器海上贸易线路图,讲述了中国瓷器风靡欧洲,曾与茶叶一起成为各国贵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西方世界刮起“中国风”。昂贵的中国瓷器和茶叶堪比黄金,使欧洲国家从殖民地攫取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欧洲人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最终生产出了自己的瓷器。中国瓷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与互动中起到巨大作用,18世纪,中国文化和哲学开始在欧洲传播。同时,来华的传教士促进了西方科技知识、建筑与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她最后总结时认为,尽管中国的很多发明都对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但从深度、广度以及久远度来看,中国瓷器的发明无疑是令人刮目的。


讲座的最后,单老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玉石之路的具体内涵以及与清时“痕都斯坦”玉器东传的不同,还介绍了自己做策展时的一些感受与经验,并提出希望借助这次讲座同学们要建立起丝绸之路的时空框架,从整个世界的视角来审视丝绸之路,正确理解当下与历史,对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诠释与延展。




编 者 按:原文载于《榕山拾遗》,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7704884686 / 18686081081

网  址:www.zhaojunwenhua.net

地  址: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楼三楼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