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资讯动态昭君文化大事记学会书刊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脚本

回顾昭君文化人物昭君文化撷英中外名人评论昭君

艺术影视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园地

北方民族 匈奴 鲜卑 突厥 契丹 蒙古 女真

风物旅游昭君故里遗迹传说特产风物文创产品

导航
古代妇女服饰 古代妇女用品 女性礼仪文化 女性文学 和亲人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领导成员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投稿箱 在线留言 青冢今昔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匈奴“龙城”得名一解

日期:2020-08-31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1860次 字体大小 关闭


“天子单于”瓦当


继汉代燕然山铭刻石、日门塔拉三连城祭祀遗迹之后,蒙古国方面声称又确定了匈奴龙城遗址——这是近时的学术新闻。由此触发,我想回头再讨论一下这个老问题:龙城何以叫“龙城”?


我主要查阅参考了以下几篇论文:江维懋《匈奴龙城考辨》(《历史研究》1983年第2期)、张标《“龙城”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辛德勇《谈谈那个并不存在的“龙城”》(“辛德勇自述”2018年10月18日)。


但为省枝蔓,不再一一述评诸家之说,只直接陈述个人的看法。


当两汉之际,匈奴盛极一时,是中原王朝强有力的对手,而龙城则是匈奴的祭祀中心,也是政治中心。但龙城一名,在早期文献中存在异写,同时也有其他异称,兹排列其名目及出处如下:


茏城见《史记》的《韩长儒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匈奴列传》


龙城见《汉书》的《武帝纪》《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匈奴传》


笼城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龙庭见《后汉书·窦融列传》、荀悦《汉纪》


龙祠见《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其中最便于对照的是《史记·匈奴列传》《汉书·匈奴传》《汉纪》三种文本,依次作: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相课校人畜计。


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相课校人畜计。


岁正月,诸王长少小会单于庭。五月,大会龙庭,而祭其先祖、天地、鬼神。秋,大会蹛林,校阅人畜。


记事完全相同,只是称名有异,足证“茏城”“龙城”“龙庭”三者是可以互换的。


而后世咸称“龙城”,大约由于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的解释:


茏城,《汉书》作“龙城”,亦作“茏”字。崔浩云:“西方胡皆事龙神,故名大会处为龙城。”……


但辛德勇教授质疑此旧说,以为匈奴并不祭龙神,“龙城”之名系后起的异写,“茏城”一名才是正写;可他同时又说,“龙庭”、“龙祠”之称来自作为单于权力象征的龙,则未免自相矛盾了。为什么“龙庭”、“龙祠”的“龙”就


是对的,“龙城”的“龙”就是错的呢?如上文对照可见,《汉书·匈奴传》的“龙城”与《汉纪》的“龙庭”完全是对应的呀。我以为,辛教授否定崔浩、司马贞之说是合理的,但因此进而否定“龙城”一名就不合理了

事实上,司马贞还引据了《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的记载,原文如是:


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这里的“三龙祠……五月……祭天神”云云,与《史记》“五月,大会茏城,祭其先、天地、鬼神”或《汉书》“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相对照,是合若符节的。而由“三龙祠”这个记录来看,显然是更支持“龙


城”一名的,总不好反过来,把“三龙祠”理解为“三茏祠”或“三笼祠”吧?


但如辛教授所言,《史记》、《汉书》皆未载匈奴祭龙神事,“龙城”之“龙”确不应再依从崔浩之说。那么,这个“龙”当作何解呢?这在秦汉载籍中其实尚有线索可寻。


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农事篇》有一段关于农作物宜忌的文字:


禾忌日:稷龙寅,秫丑,稻亥,麦子,菽、荅卯,麻辰,葵癸亥,各常□忌,不可种之及初获、出入之。辛卯不可以初获禾。


又乙种《农事篇》亦有相对应的异文:


五谷龙日:子麦,丑黍,寅稷,辰麻,申、戌叔(菽),壬辰瓜,癸葵。(此据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41-42页、第327-328)


这是说种植或收获各种作物所应避忌的日子,比如稷应避开寅日,秫(黍)应避开丑日,稻应避开亥日,如此类推。这里“稷龙寅”、“五谷龙日”的“龙”字显得非常特别,但由“禾忌日”与“五谷龙日”对照来看,“龙”显然


与“忌”对应,当是表示禁忌之义。


关于“龙”字的这一用法,刘乐贤举出三条传世文献为证:


一是《淮南子·要略》,有段关于《时则篇》内涵的说明:


《时则》者,所以上因天时,下尽地力,据度行当,合诸人则,形十二节,以为法式,终而复始,转于无极,因循仿依,以知祸福,操舍开塞,各有龙忌,发号施令,以时教期。使君人者知所以从事。


“龙忌”一词少见,故东汉许慎有注:


中国以鬼神之事日忌,北胡、南越皆谓之请龙。(参何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下册第1442-1443页)


意思大约是说,汉人将鬼神降临的日子视为禁忌,而南北方的外族人则都这种日子称为“请龙”。


一是《论衡·难岁篇》开头说:


俗人险心,好信禁忌。


黄晖指出:“‘忌’,宋本作‘龙’,朱校元本同。按:作‘禁龙’是也。《淮南子·要略》云:‘操舍开塞,各有龙忌。’‘禁龙’犹言‘龙忌’也。”(《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三册第1016页)


一是《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由以上新旧文献的“二重证据”可知,“龙”有一个少见的特殊用法,其意义略同于“忌”或“禁”,又可组成并列结构的“龙忌”或“禁龙”。而最为关键的,还有许慎注“北胡、南越皆谓之请龙”这一句——要知道,北胡就是匈


奴!这意味着,表示禁忌的“龙”,就跟匈奴的“三龙祠”、“龙城”有了明确的关联性。


我们不难想象,无论北胡抑或南越,都会有各自特殊的祭祀习俗,并且有相应的内部指称,而北胡、南越对各自祭祀习俗的内部指称绝不可能是相同的;故由“北胡、南越皆谓之请龙”一语,足以说明“请龙”必非来自北胡、南越的内


部指称,而是汉人强加于北胡、南越的外部指称,所以北胡、南越才会共享同一个名词。易言之,“请龙”不是直译,而是意译,是汉人出于本位立场替北胡、南越造出来的名目。


由此,“三龙祠”、“龙城”的“龙”,也就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


照许慎之言,“龙忌”或“请龙”,大致是表示“以鬼神之事日忌”的意思,也就是既与祭献鬼神之日有关,也与禁忌之日有关,因为在古人来说,祭献鬼神与禁忌二者本是不可分的。而汉人就是用了这样一个“龙”字,来指代作


为“他者”的匈奴的祭祀习俗。这样的话,匈奴历史书写中的“龙”,就代表了神灵,也代表了禁忌,“三龙祠”即表示匈奴一年中的三大祭神仪典,而“龙城”则可理解为神圣与禁忌之城——既是匈奴人的圣地,也是匈奴人的禁地。


当然,用“龙”来指代匈奴的祭祀行为,未必那么贴切,只能说是一种“格义”式的译名吧。


至于后世文章中还有“龙沙”、“龙荒”、“龙漠”之类,大约皆属“龙城”衍生出来的词藻,可不置论。


最后强调一下,从考据学立场来说,此文完全得力于刘乐贤的论据。同时,我所讨论的问题,也只限于“龙城”一名的由来而已。


编 者 按:原文载于《澎湃新闻》,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7704884686 / 18686081081

网  址:www.zhaojunwenhua.net

地  址: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楼三楼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