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网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版权声明
站内搜索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资讯动态昭君文化大事记学会书刊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脚本

回顾昭君文化人物昭君文化撷英中外名人评论昭君

艺术影视美术书法戏曲摄影园地

北方民族 匈奴 鲜卑 突厥 契丹 蒙古 女真

风物旅游昭君故里遗迹传说特产风物文创产品

导航
古代妇女服饰 古代妇女用品 女性礼仪文化 女性文学 和亲人物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领导成员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投稿箱 在线留言 青冢今昔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昭君文化研究原创园地

徐永才:红碱淖,昭君泪

日期:2021-03-01 来源: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 浏览次数:2176次 字体大小 关闭

作者:徐永才


  这世界上哪里有一个人的泪水可以汇聚成湖?而且这湖比杭州的西湖大,也比武汉的东湖大,甚至在它最盛的时候比西湖和东湖加起来还大,是镶嵌在塞外沙漠里的一片海,烟波浩渺,碧水万倾。


这个人就是王昭君,她的泪水汇成的湖泊叫红碱淖。淖在蒙古语中是湖泊的意思,而红碱是汉语,因为在湖边有很多红碱丹霞地貌,把湖岸镶嵌的缤纷一片,当地人把蒙语和汉语结合在一起,所以就叫成了红碱淖。一个湖泊的名字,蒙汉两个民族的语言攀肩搭背,相拥成趣,合而为一,在世界的地名史上实属罕见,是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和亲使者王昭君在这里泪水长流,是不是这名字引发的思绪,我们不得而知。


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有一块广袤的毛乌素沙漠,红碱淖就座落在这个沙漠的东端边缘,湖的一半在陕西,一半在内蒙。沙漠里有湖泊,是水火交融般的奇迹,而且这个湖泊还很大,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湖面达到了67平方公里,如今因为气候的变化,水面缩减一半,但依然达到了3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泊。2018年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在,红碱淖已经是陕西省重要的风景名胜区,夏日里,人们趋之若鹜,游客如织。游玩过后,他们情不自禁的发出这里是“中国北方的天涯海角”,“边塞的天堂”的惊呼。的确,在茫茫的沙漠中有这么一处海一般的湖泊,天蓝水绿,碧波万顷,草丰鱼美,百鸟翔集,那是大自然馈赠的人间仙境,似乎比天堂还要美妙。


据当地人传说,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出塞和亲,上千人的送亲队伍一路从长安出发,走到这里,已经是一月有余,再往前走,就离开了大汉王朝的地域,前面就是异族他乡的匈奴了。送亲的队伍在这里停下来休整,至于到底住了多长时间,有的说是十天半月,有的说一个月还多,反正是一段不算短的日子。至今人们也没有弄清在这里停这么久是什么原因,是大雨阻滞?是风沙塞路?是冰封雪裹?还是对方没有准备就绪?路途遥远,踟蹰不前,对每一个送亲的人都是一种煎熬,但被煎熬得最苦的当数这次活动的中心人物王昭君,那么多送亲的人都可以完成任务后回家,唯有她是一去不还,要在那个不知是红是黑的地方生活一辈子,前面的路是鲜花遍布的坦途?还是荆棘丛生的险道?是阳光灿烂的温馨家园?还是危机四伏的龙潭虎穴?这对她来说都是未知数。还有她远在香溪河畔的美丽家乡,生她养她的爹娘,朝夕相伴的兄弟姐妹,这一辈子都是只能思念,不能相见,她不禁悲从心来,吟唱道:“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她吟着吟着,声音渐渐哽咽,泪水就如山泉哗啦啦顺着脸庞滚落下来。这泪水一流就是七天七夜,落在地上,洇湿了黄沙,在低洼处渐渐汇聚成潭,当她泪水流干重新上路时,那个小潭已经成长为了一个浩瀚的湖泊,这就是红碱淖。


陕北人的想象力是举世公认的奇葩,陕北民歌可以征服所有的听众,并唱响全世界,除旋律如天籁之外,那些歌词,就好像是地里冒出来、天上掉下来的一般奇妙,使人回味无穷。他们把这种想象力也用在王昭君身上了,把一个有几十平方公里面积、数亿立方米积水的湖泊,想象成一个人的泪水,那是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需要多少智慧和技巧?使人欣慰的是,两千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位不知姓甚名谁高人惊天泣地的大胆想象,被一代又一代人的人所接受、所认同,并口口相传一直到如今。


天地同心,众口烁金。王昭君一次出塞和亲,就好像在天昏地暗的北部边陲升起一轮太阳,阴霾四散,阳光普照,草美牛壮,人们安居乐业,到处是一片安宁祥和的景象。这太平日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半个多世纪,有的人甚至说长达80年,真是“琵琶一曲干戈靖”。而地处汉匈边疆的陕北地区几代人都享受着这“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安宁生活,他们认为这都是昭君赐与的福音,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再世,普度众生。与此同时,他们又发自内心的表达出对昭君的爱怜和同情,觉得她一个生长在长江边的妙龄女子,被皇上送去匈奴和亲,住毡房,食酪浆,长年和异族人生活在一起,遭罪了,受苦了,委屈了,在即将踏入匈奴的土地时,一定是悲苦万分,泪水涟涟,而且这泪水可以流七天七夜,汇聚起来可以成为湖泊。这里面,寄托了陕北人对王昭君多么深厚的感情和爱戴、至高无上的景仰和尊崇。


2019年盛夏,正是塞外最美的季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第20届昭君文化节,我们一行以昭君娘家人的身份,出席了文化节的活动,几天下来,我们感受到了内蒙人对王昭君的敬仰和崇拜,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昭君娘家人的盛情和关怀,我们为家乡的那片热土养育了伟大的王昭君而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结束后,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会长吴开保提议,作为昭君家乡人,我们来一次重走昭君和亲路,来感受一下我们的那位老祖宗出塞和亲的艰难历程。于是,我们一行8人,从呼和浩特出发,经包头,鄂尔多斯,到陕西的神木,榆林,延安,黄陵,到西安结束。拜访陕西神木市的红碱淖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点。


我们在呼和浩特参加了三天昭君文化节的活动,老天爷就下了三天的雨,街上到处是积水,那些高楼大厦都清洗得通透亮堂,当地人说,这都是托昭君的福,好久没下雨了。我们一路向西,那雨就好像是如影相随,也不断向西移动,当我们到达红碱淖时,那雨越下越大,景区的人告诉我们说,昨天接到你们要来的电话,晚上就开始下雨,这里已经是几个月没见落雨了,好雨为贵客洗尘呢。我们将信将疑,是我们有福,还是昭君显灵?只有天知道。


红碱淖的大门是新建的仿汉建筑,汉阙状的四根巨大廊柱使大门呈三开格局,上面覆盖蓝色的琉璃瓦,高大雄伟,气势不凡。进门是一条宽阔笔直的迎宾路,路边立有路牌,上书“昭君大道”。大道走完,就进入了红碱淖景区,迎面就是一尊如山一样高大的昭君塑像。塑像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并制作,高18.5米,他们说,昭君当年从这里经过时大概不到19岁,所以就确定了这么一个高度,这是已知在全国数十尊昭君塑像中最高的一座,凡是到这里来的人,对昭君都只能仰视,那是她应有的高度。


这尊昭君塑像名字叫做回望长安,昭君面向北方,身披曳地大氅,怀抱琵琶,头却扭过去向着南方,脸庞依然是那样的俏丽美艳,但表情凝重,显得心事重重,似乎在向故土作最后的道别,也好像有千言万语欲说还休。雨不停的下,昭君的身上湿透了,眼睑上似乎还挂着泪珠,脸上也好像有泪水不停的流淌下来。昭君又哭了,这么多年,她孤身一人在北方边陲守望,吃苦受累把泪水都流成了红碱淖,是多么希望家乡的亲人来看望她,今天终于来了,她有许多的话要向家乡的亲人诉说,但又不知从何处说起,只有那扑漱漱的眼泪是她从内心深处的表达。在我们看来,这尊塑像叫回望长安有点不合适,应该叫回望香溪,长安是昭君充满希望的地方,也是她最为伤心所在,她极有可能会恨长安,恨那位高高在上、无情无义的汉元帝,她最为念念不舍的应该是那条香溪河,那里有她童年的快乐,少女的幻想,有疼她宠她的至亲的亲人,但这些都永远的看不见了。昭君高高的站在这里,目光有可能翻过了秦岭,翻过了大巴山,用心在感受香溪河畔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


走过昭君塑像,一条木质栈道把我们引到了红碱淖,眼前陡然一亮,举目四望,一湖碧水如湛蓝的绸缎般从脚下铺展到远方,沿湖边生长的水草如一条朦朦胧胧的曲线把湖水和灰蒙蒙的天空区别开来,站在湖岸边,真的有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畅达和豪迈。浅水处,泊着几条小船,旁边站立着几只洁白的水鸟,旁若无人般在梳理羽毛。湖面上成群的遗鸥、天鹅、白琵鹭等在追逐嬉戏,翩翩翻飞,把一池静静的湖水弄得很生动、很热闹。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湖中还有一个鸟岛,那是鸟的天堂,几十种鸟在那里筑巢、孵蛋、育雏,真是热闹。北方到处缺水,没水就没有生气,而沙漠中的红碱淖,自然就成了动物们的天堂,它们在这里生活得怡然自得,但它们却不知道,这一湖清泉是王昭君的泪水汇聚而成的。


离开红碱淖,我们从原路返回,当再一次走过那尊昭君塑像前的时候,刚才已经停下来的雨突然又下起来了,而且这次不是先前的轻飘慢洒,简直如瓢泼桶倒一般,栗子般大的雨点把花岗岩铺装的地面砸得是水花四溅,我们都撑着雨伞,感觉到伞上面的水已经很有重量,伞也只能遮住上半身,溅起的水花把裤子几乎湿尽。有人说,这是昭君在送我们呢。也许,昭君在看到家乡的亲人即将离开,她没有别的方式表达她的悲伤之情,只能泪飞顿作倾盆雨,把每一滴眼泪化作雨点向我们倾泻而来,是对我们的挽留,也是对我们的送别。更令人神奇的是,会长吴开保说了句:“昭君别哭,过些时我们再来看你!”那雨就渐渐小了,当我们踏出景区大门时,雨住了,此时,我们这一行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大家真想为我们这位远祖的姑奶奶痛哭一场。


再见了红碱淖,再见了王昭君,过些时日,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愿你一切安好!





编 者 按:原文载于《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17704884686 / 18686081081

网  址:www.zhaojunwenhua.net

地  址:呼和浩特市亿峰岛物业楼三楼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