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教授
昭君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昭君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一
昭君文化理论奠基者之一
成就卓著的昭君文化学者和传播者
马冀(1945年—2022年),内蒙古大学汉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历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等,兼任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会长、内蒙古敕勒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会长、成吉思汗陵旅游开发专家组组长、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顾问等。1994年获山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1997年获内蒙古第五届社科成果荣誉奖,2004年教师节获“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师”奖,2009年被评为内蒙古大学十大名师之一,内蒙古第六届社科成果优秀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
主要研究领域是民族文化、昭君文化、古代文学教学、科研工作。马冀教授一生致力于弘扬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王昭君及昭君文化》(上下册)、《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昭君文化研究》、《成吉思汗评传》、《细说成吉思汗》、《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乡情卷》、《(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作品校注》、《汤舜民散曲校注》、《中华地域文化大系·塞北文化卷》、《北京名片之长城》等十五种。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马冀: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
马冀,男,汉族,1945年生于河北省新乐市。1963年由呼和浩特市一中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78年考入内蒙古大学师资班(研究生学历),1980年毕业留校。离休后,他又为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奔走呼吁、忘我工作、不遗余力。
马冀先生是我国昭君文化理论体系和昭君文化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我国昭君文化研究与传播系列成果的见证者和当事人。他曾多次说:“我一生秉承认真踏实,经世致用的原则,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学问。”他编著的《王昭君及昭君文化》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历史学角度探讨昭君出塞的历史真相,考证昭君名字、生卒年、家庭、族属、故里和性格养成,兼及匈奴的历史和西汉和亲政策的开端、汉朝对匈奴政策的演变等重大问题。中篇“历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王昭君”,沿时代线索研究其演进变化,重点分析各时期名家名作,还探讨了王昭君悲剧形象的成因及其魅力长存的奥秘等问题。下篇“多学科视野下的昭君文化研究”包括昭君文化研究概说;“和合”思想是昭君文化的哲学基础等内容。全书始终坚守相应的学术规范,体现相应的学术特色。多年来,马冀先生不仅潜心于昭君文化的学术研究,而且积极参与到昭君文化的弘扬工作中。他以关心社会、关心时代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将昭君出塞与昭君文化的学术探索与现实关怀密切结合,既尊重历史,又能紧扣时代脉搏,体现了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和深远的现实影响。在下篇“多学科视野下的昭君文化研究”中,马冀先生对“昭君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为学者研究和阐释昭君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文学、美学等多学科、多角度阐释了昭君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进步思想。
马冀先生自1980年代,便开始对王昭君进行研究,1991年,已经完成了近30万字的研究书稿,1994年,与北方民族史专家林幹先生合著《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一书出版。40多年来,马冀先生致力于王昭君和昭君文化的研究,积极参与到弘扬昭君文化的各项工作中。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昭君及昭君文化》一书,是马冀先生积四十年功力,研究王昭君及昭君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如今斯人已逝,对他最好的纪念就是如他一样无怨无悔弘扬好、保护好、传承好昭君文化,讲好昭君出塞历史佳话。
马冀教授学术生平
获奖情况:
1、2004年教师节获“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师”奖;2009年评为内蒙古大学十大名师之一。
2、《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本人执笔,林干审定,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王群同志作序,1997年获内蒙古第五届社科成果荣誉奖。
3、《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任古代文学部分主编)1994年获山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
4、《细说成吉思汗》获内蒙古第六届社科成果优秀奖。
5、《关于内蒙古大学进入“211工程”的建议》(1993年5月在内蒙古政协七届一次大会的提案并大会发言),1997年获内蒙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合授予的七届政协优秀提案奖。
6、《关于大力发展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建议》(2003年1月在内蒙古政协九届一次大会的提案并且大会发言),2004年获内蒙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合授予的政协优秀提案奖。
7、《关于开展落实〈劳动法〉大检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建议》(2007年在内蒙古政协九届五次大会的提案),2008年获内蒙古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合授予的政协优秀提案奖。
重要著作: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讲析》,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7年,合作。
2、《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任古代文学部分主编并执笔15万字。1994年获山西省优秀图书二等奖。评论文章见《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3·四期,《辽宁日报》1994·3·15。
3、《内蒙古少数民族风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作。
4、《民族友好使者——王昭君》,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本人撰稿,林干审定。内蒙古社科“八五”重点项目。1997年获内蒙古第五届社科成果荣誉奖。2007年由韩国学研文化社翻译出版。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群为本书作序。书评见《内蒙古日报》1993·7·9头版,《呼和浩特日报》1998·7·4,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动态》1994一期,《内蒙古日报》1993·11·12,《宜昌日报》1993·5·26。《内蒙古民族团结史》多次引用本书。
5、《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乡情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国家教委古籍整理资助项目。
6、《细说成吉思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获内蒙古第六届社科成果优秀奖。甘雨泽《成吉思汗》一书中多次引用并列为主要参考书目,《世界名人眼中的成吉思汗》多处摘录本书,《成吉思汗陵志》多处引用本书,《内蒙古大学校刊》1998·10·15、11·1、1999·1·20日连续三期发表书评。
7、《帝王史鉴》(上、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主编。
8、《黄门乱阶——中国十大宦官的结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9、《(蒙古族戏剧家)杨景贤作品校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资助项目。书评见《内蒙古日报》2002·1·8,《中华读书报》2002·2·6,《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第三期。
10、《昭君文化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委托项目。书评见《北方新报》2004·12·20,《内蒙古晨报》2006·3·6整版,《内蒙古商报》2006·8·10,《呼和浩特日报》2007·1·25整版。
11、《成吉思汗评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书评见《呼和浩特晚报》2006·1·19,《北方新报》2006·2·10头条通栏、2006·10·26日7版整版、2006·10·9、2006·11·2日7版整版,《内蒙古晨报》2006·2·15·05版整版、2006·9·23日整版,《内蒙古日报》2006·7·20、2006·10·12,《文艺报》2007年6月9日第二版;《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第6期发表李树榕教授长篇书评,《内蒙古政协》2007年6期发表书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董学文在《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四期发表书评,《鄂尔多斯学研究》2006年四期、《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六期书评等。2006·7·18-19日,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召开“马冀著《成吉思汗评传》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宁夏、内蒙古等地的专家20余人发言。《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通讯》2006年11期、12期连续刊发了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新华网、人民网等发表本书评论及转帖2000条。2006·11·26内蒙古新华书店图书大厦邀请作者签名售书,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等作了报道。
12、《中华地域文化大系·塞北文化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执笔第五章“塞北的长城及其文化”16万字。书评见《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三期。
13、《汤舜民散曲校注》,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
14、《北京名片之长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
15、《王昭君及昭君文化》(上下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重要论文:
1、《论刘勰对屈原的评价》,《文科教学》1981年二期。
2、《略论庄子学派的文学思想》,《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三、四期连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983年第四期全文复印。收入高校社科学报论丛《庄子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二十世纪中国庄学》多次引用本文观点,本书总结20世纪百余年中国庄子研究成果,熊铁基主编,李保红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3、《论裴铏<传奇>的思想内容》,《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3年四期。
4、《元代政治和元杂剧的繁荣》,《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一期。
5、《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语文学刊》1986年三期。
6、《生死而肉骨——谈<史记>人物传记的虚与实》,《语文学刊》1987年四期。
7、《谈<长生殿>的思想和艺术》,《大学文科园地》,1987年四期。
8、《马、班论骚及其影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88年三期。
9、《词场正史<清忠谱>》,《语文学刊》1988年三期。
10、《衙内新说》,香港《九州学刊》第三卷第三期 ,1989年12月。
11、《论元代少数民族汉语作家》,收入《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增刊《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华文化》(1989年出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四期摘要发表。
12、《衙内和怯薛歹之类》,《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年第三期 。
13、《论乃贤和他的<金台集>》,收入《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14、《论王昭君悲剧形象的成因》,收入《文学与语言论集》,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全文收入《昭君论文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
15、《王昭君魅力长存的奥秘》,《内蒙古大学学报》1993年第一期。摘要收入《中国新时期社科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全文收入《中国当代论文选萃》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年出版。全文收入《昭君论文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其修改稿全文收入《“北疆讲坛”演讲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年。
16、《月是故乡明——论中国古代乡情诗》,《内蒙古大学学报》1996年第六期。摘要收入《中国新时期社科成果荟萃》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17、《论杂剧《西游记》思想内容的时代特色》,《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第六期。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1年三期全文转载。
18、《杨景贤杂剧<刘行首>考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6月。
19、《论杂剧<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年第六期。
20、《杂剧<西游记>的作者、著录及流传》,《韶关大学学报》2002年第二期。
21、《开放与融合——春秋战国时代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年5期。(与研究生张丽萍合作)
22、《昭君文化论》,《实践》杂志2003年4期。
23、《杨景贤生平考索》,《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6期。
24、《简论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收入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编《再铸草原文化新辉煌——内蒙古文化大区建设论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5、《论焦延寿咏昭君诗的价值》,《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四期(与研究生赵延花合作)。
26、《论庄子文中的超现实想象》,《内蒙古大学学报》2006年三期(与研究生佟玉敏合作)。
27、《《红楼梦》潜意识表象描写及其特征》,《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四期(与研究生冯阳合作)。
28、《焦延寿咏昭君诗“守”“是”二字辨析》,《汉字文化》2006年六期(与研究生赵延花合作)。
29、《昭君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7年1期(与研究生伏凌涛合作)。
30、民族史5篇。《匈奴:历史记载的第一个草原王国》《鲜卑:统一中原的第一个少数民族》《突厥:第一个拥有文字的草原民族》《契丹:北方草原文明的象征》《蒙古:游牧民族文明的集大成者》。5篇共15000字,载《读者(欣赏)》杂志2007年12期(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专辑)。
31、《城市建设中应该认真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址》,《实践》杂志,2007年10期,与研究生伏凌涛合作。
32、《论郝经的咏上都诗》,收入《郝经及金元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西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出版。
33、为中央电视台七套“见证·发现之旅”栏目策划《草原往事·昭君和亲》(上下集,共60分钟),并出镜主讲,2007年9月反复播出。
34、担任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华民族”栏目4集专题片《王昭君》顾问,并出镜主讲,该专题片每集45分钟,2008年11月—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中华民族”栏目反复播出。后翻译成英语在中央电视台九套反复播出。
35、《论昭君文化的精神价值》,《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六期。
36、《成吉思汗陵文化价值论》,内蒙古社科联《前沿》杂志,2008年第八期。
37、《换一只眼睛看元朝》,《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师大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编,中华书局,2009年。
38、《围绕王安石<明妃曲>的争论及其价值》,《内蒙古大学学报》,2009年第四期。
39、《杨景贤——不应忽视的蒙古族戏剧家》,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2010年第三期。
40、《统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成吉思汗文化与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旗2009年成吉思汗文化论坛论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年。
41、《略论汤显祖“临川四梦”对中国梦幻文学的贡献》,《汤显祖研究通讯》,2010年第二期。收入《南昌大学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42、《京剧:中国艺术皇冠上璀璨的宝石》,《民国版京剧剧本集》(序言)。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1年,全书共6册。
43、《拒绝千城一面,坚持民族特色——对伊金霍洛旗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建议》,《西部大开发》,2011年第十二期。
44、《元明清散曲鉴赏辞典》(执笔杨景贤、汤舜民共15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45、《郝经与金莲川》,收入《元上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46、《论地域文化学的概念、研究路径和社会价值——以内蒙古为例》,《敕勒川文化》,2013年第四期。收入《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4年。
47、《关于固阳县打造“古今长城要塞”名片的思考》,《中国长城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三期。
48、《妙笔生花写红尘——论承前启后的杰出曲家汤舜民》,《曲学》第三卷(叶长海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9、《蒙汉文化交融的奇葩——二人台》,《曲学》第四卷(叶长海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50、《论王昭君》,《语文学刊》2017年第一期。
51、《安边长策是和亲,白草黄沙满地春——谈王昭君自请出塞和亲》,《语文学刊》2017年第三期。
52、《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宋代昭君诗词的深化和拓展》,《语文学刊》2017年第五期。
53、《近七十年昭君文化传播和研究的思考》,《三峡大学学报》,2019年第六期。
整 理:昭君博物院昭君文化研究室
昭君文化研究中心
责 编:武 彬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