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全市第37个民族进步活动月,团结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携手共建小康社会、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中央驻内蒙古各新闻媒体、内蒙古各新闻媒体以及市各新闻媒体、区级媒体共20余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来到玉泉区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探访玉泉区民族团结之路遍地开花的奥秘,利用他们的镜头和文字,不断巩固新时代首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好局面。
记者团首先来到玉泉区大南街、大北街临街商铺,采访商家牌匾蒙汉文并用工作开展情况。玉泉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宝力格为大家进行了细致讲解,早在去年的5月14日,玉泉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便召开了玉泉区牌匾制作厂家规范培训会,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市面蒙汉文并用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办公服务场所室内外蒙汉文并用工作,组织牌匾厂家今后规范制作牌匾,形成从翻译、审核、制作、复核全程跟踪机制,当前玉泉区牌匾翻译规范工作具有很好的社会示范效应。
随后,记者团又来到昭君博物院,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开展情况。大家在展厅饶有兴致地观看记录片、查看史料,讲解员现场为大家讲述了关于昭君出塞的相关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形态是战争与和平两种,频繁的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民族间的矛盾,有利于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发展和进步。和亲是各民族和平交往影响最大、效果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和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亲文化。
昭君文化是昭君出塞的历史本真所在,创造了独具历史个性的民族平等和谐的新关系,呼市作为昭君文化的发源地,以树立昭君的伟大女性形象为使命,从生活中各个角度弘扬和传承昭君的影响力,展示当代社会各界对昭君的认知,是昭君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历经千年而不衰。
今人以纪念昭君的形式,循着昭君促进民族和谐的路程前行,昭君文化作为中国先进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最主要的一点是反映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以亲为贵”的民族凝聚力。
记者团最后来到呼和浩特市苏鲁锭皮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民贸企业发展和非遗蒙古族皮画代表性传承人。
苏鲁锭企业现为国家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国家级、内蒙古自治区级两级工人先锋号;内蒙古自治区级、呼和浩特市级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级、呼和浩特市级两级非遗项目传习所;内蒙古自治区级、呼和浩特市级两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获国家级奖项 12 项, 自治区级奖项 10 项,呼和浩特市奖项 6 项。
从“蒙古人皮艺”手工作坊到“苏鲁锭”非遗“蒙古族皮革艺术品”生产性保护,提升为“集草原灵韵会民族之魂”的“蒙古礼品”IP化保护,进而发展皮革产业、蒙古包产业、研学产业等产业化保护,进而进行“草原非遗—苏鲁锭民族传统手工艺术产业园”园区化保护,边保护传承,边市场研发运营,实现多种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融合,成为当下实用型产品,苏鲁锭民族产品非遗成果转化走出一条文旅融合之路。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云成义讲道:“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采访结束后,记者们纷纷表示,玉泉区当前的民族团结之路遍地开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表现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美好局面。昭君博物院、苏鲁锭企业都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民族团结教育、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不断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正在不断地为全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实践经验。(泉媒体记者:李建华 郑轩)
编 者 按:原文发表于《活力玉泉》,如引用请据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
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中国民族学学会昭君文化研究分会
版权所有: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研究会 | 蒙ICP备18002493号-1 |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472号 | 网站地图 | 网站建设 : 国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