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妙
[摘要]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请亲汉朝,汉元帝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精心打造胡汉和亲。昭君出塞,生儿育女,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从研究和亲文化这个角度评论汉元帝,认为汉元帝有独到的治国韬略,促进匈奴统一,实现胡汉和亲,获得边境安宁,这是汉元帝在西汉治国史上有所建树的几件大事。
[关键词]汉元帝;匈奴问题;昭君出塞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4-0025-7
汉元帝是汉宣帝的太子,名叫刘奭。公元前49年位,时年27岁,在位16年。仔细阅读《汉书》,我们会认识到,汉元帝并非单纯柔仁好儒,精于书法,会弹琴、吹箫,谱曲、填词;更非优柔寡断,使得汉宣帝中兴之业衰退。事实上,汉元帝解决匈奴问题大有作为。一是他不顾一些朝臣反对,一直嘉许陈汤、甘延寿假托朝廷命令,攻打匈奴郅支单于;二是认真打造胡汉和亲,赋予昭君出塞的使命。这是他在西汉治国的历史上,非常有所建树的两件大事。如果我们今天讲汉元帝文韬武略,似乎有悖于正史的评价。但是,汉元帝对陈汤、甘延寿的问题,心中赞同,分步处理,正是体现了他的治国韬略。因为汉元帝深刻认识到,解决匈奴问题,不能再用前人的办法,他认为,尽快结束匈奴的混乱局面,才是长期稳定北方边境的良策。特别是昭君出塞,远嫁匈奴,这一壮举,又一次证明,和亲之策,是保持汉匈长期友好关系的治国长策。
一、大力支持亲近汉朝的呼韩邪单于
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内部矛盾激化。公元前58年,稽侯狦拥立呼韩邪单于,以后,匈奴逐步形成多个单于共存,直至郅支单于与亲近西汉的呼韩邪单于角逐的分裂局面。汉元帝即位,大力支持亲近汉朝的呼韩邪单于。
呼韩邪单于是匈奴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公元前68年,即汉宣帝地节二年,匈奴壶衍鞮单于去世,在位十七年。他的弟弟左贤王继立为单于,这就是虚闾权渠单于。公元前60年,即汉宣帝神爵二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在位九年。虚闾单于去世,匈奴拥立右贤王为握衍朐鞮单于。而虚闾权渠单于的儿子稽侯狦因没能被立为单于,于是逃亡。
《汉书·匈奴传》:“屠耆单于杀右贤王父子,后知其冤,复杀唯犁当户。于是呼揭王恐,遂畔去,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鞬王闻之,即自立为车犁单于。乌藉都尉亦自立为乌藉单于。凡五单于。”
屠耆单于亲自率兵向东攻打车犁单于,乌藉王与呼揭王都去掉了自己的单于称号,共同合力辅佐车犁单于。屠耆单于调四万骑兵向西攻打车犁单于。车犁单于被打败,向西北逃去。公元前57年,呼韩邪单于向西袭击屠耆单于。双方交战,屠耆单于兵败自杀。车犁单于向东投降了呼韩邪单于。
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之孙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在匈奴娶妻生子。其子拥立乌藉都尉为单于,呼韩邪单于派人捕杀了他们,呼韩邪单于又回到匈奴王庭。《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原屠耆单于的表弟休旬王攻打并杀死左大且渠,吞并他的军队,自立为闰振单于,居住在匈奴西部。后来,呼韩邪单于的哥哥左贤王呼屠吾斯也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居住在东部。两年以后,郅支单于迎战闰振单于,杀了他。然后郅支单于攻破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建都王庭。至此,匈奴郅支单于与亲近西汉的呼韩邪单于形成角逐的局势。
汉宣帝末年,呼韩邪单于开始亲近西汉。汉元帝即位以来,倍加珍惜与匈奴的关系,非常重视匈奴问题。当时匈奴人非常贫困,他刚刚即位,就收到呼韩邪单于请求救援的上书。汉元帝下诏,命令云中郡(治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北)、五原郡(治在今内蒙古包头),转运两万斛谷物,供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的部众逐渐增加,使他的力量足以保卫自己。
当时,呼韩邪单于回到原来居住的北方。汉朝使臣韩昌、张猛,与单于订立盟约。订立盟约,是汉匈双方关系约束的一个惯例。盟约中用了一些不当词句,遭到大臣们纷纷议论,认为与匈奴订立这样的盟约,不成体统,大逆不道。汉元帝却不以为然,认为使臣韩昌、张猛可以赎罪论处,但盟约不解除。《汉书·匈奴传》:“上薄其过,有诏昌、猛以赎论,勿解盟。”这个事例说明,汉元帝在对待汉匈双方关系的问题上,不做拉钩扯皮的事。
以后,呼韩邪单于终于回到北方的王庭,匈奴人渐渐归附于他,国内安定下来。汉元帝即位以来的这些举措,使匈奴呼韩邪单于越来越亲近西汉。
二、汉元帝嘉许陈汤,甘延寿假托
朝廷命令,讨伐匈奴郅支单于
陈汤,西汉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人,字子公。汉元帝时,为西域副校尉。
甘延寿,西汉北地郡(在今陕西)郁郅人,字君况。善骑射,为羽林、期门,后任辽东太守,汉元帝时,为西域都护。期门是汉武帝时选拔良家子组成的执兵护卫的将领。公元前59~前60年,即汉宣帝神爵三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治所乌垒城(在今新疆轮台)。至此,西汉在西域各国的统治得到巩固。当初统辖36国,后来增至50国。都护的设置,对巩固中原地区与西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发展对西域地区的生产,保护东西丝绸之路的畅通,都有重要的作用。
乌孙东距汉朝西域都护治所乌垒城一千七百二十一里。乌孙疆域五千里,有多个邻国,东与匈奴、西北与康居(古代西域国家,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西与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菲尔干纳盆地)、南与城邦国家相接。当时,乌孙国位于西汉西北,地处通往西域丝绸之路的节点之上,也是匈奴通往西域的要塞。汉武帝时,西汉名臣张骞,从公元前139年出使西域,使西汉与西域乌孙等国建立友好往来的亲密关系。以后,乌孙属于汉朝西域都护府。西汉长期与乌孙通婚和亲,建立了双方的兄弟关系,也形成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
西汉元封六年,即公元前105年,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作为公主嫁给乌孙国王昆莫。正值青春年华的公主刘细君,承担着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踏上与两国和亲的征途。和亲公主细君,随俗乌孙,先后嫁给祖孙两代乌孙王。细君生一女。
公主细君死后,于西汉太初年间,约公元前101年前,汉朝又派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为公主,嫁给乌孙昆弥王岑陬。解忧公主随俗乌孙,曾先后嫁给乌孙三代国君。她在历史上和亲公主中,是生儿育女最多公主。她生育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元贵靡继承乌孙王,次子为古西域国莎车王,孙子星靡、曾孙雌栗靡都相继为乌孙王。她生的长女为古西域国龟兹王絳宾妻。莎车位于新疆莎车一带。龟兹位于新疆库车一带。西汉通西域后,莎车、龟兹隶属西域都护府。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50年中,为改善和发展西汉和乌孙以及西域各国关系,对促进贸易往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起初,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单于投降了汉朝,不会再回来了,便率领军队向西进发,打败并杀掉了呼韩邪单于的盟友伊利目单于,吞并了他的军队有五万多人。郅支单于考虑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能统一匈奴,便进一步向西出击,打败了乌孙,吞并乌孙以北、和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的一些国家。郅支单于多次派军队攻打乌孙,并强迫西域劳工,为他修建都城。
最后,郅支单于彻底背叛汉朝,奴役康居人民,攻略乌孙、大宛等国,残杀民众,抢夺牲畜财产,使西域地区遭受到严重的威胁。郅支单于怨恨汉朝拥护呼韩邪,要求接回在西汉为侍子的儿子。汉元帝初元四年,即公元前45年,派遣使臣谷吉,去护送侍子。到了王庭后,郅支竟然杀了谷吉等人。
公元前36年,即汉元帝建昭三年,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汉书·陈汤传》:“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
西汉与乌孙等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来之不易。陈汤认为郅支单于耀武扬威,侵犯欺凌乌孙、大宛等国,那些城邦国家形势也很危急。如果长期放纵他们,一定会成为西域的隐患。甘延寿也认为是这样,他准备上奏请示这件事。《汉书·陈汤传》:“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于是,陈汤独自调发西域各国军队。
甘延寿知道后,非常惊慌,所以要阻止他。陈汤发怒,按剑叱责甘延寿。甘延寿只好听从他。陈汤部署汉兵、胡兵共四万多人。当天带领军队,分道六路前进,长驱数百里至千里,军队直达郅支城,浴血奋战,郅支单于全力抵抗,受伤而死。
等到陈汤、甘延寿打败郅支单于,返回长安后,评论功劳,有关朝臣对他们的功勋并不赞许,并逮捕陈汤的部下,加以审问。中书令石显、丞相匡衡认为“甘延寿、陈汤擅自假托皇帝命令兴师动众,二位有幸没有被诛杀,如果再封爵位赐食邑,那么以后奉命的使者就会都争相想冒着危险以取得侥幸,在蛮夷中惹起事端,给国家带来灾难,这个头不能开。”《汉书·陈汤传》:“元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议久不决……”
三、打造昭君出塞胡汉和亲
《汉书·元帝纪》:“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虖(《汉书》原文字)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掖庭在汉初以前叫“永巷”,汉武帝时改名掖庭。掖庭是皇宫的旁舍,和帝后的寝宫相辅相成,护卫帝后寝宫,通常为嫔妃、宫女所居。
昭君出塞,胡汉和亲,有这样几个方面使我们非常关注:
第一,西汉建立以来,与匈奴和亲的女子,都是无名氏。而此次昭君远嫁匈奴,名、字、号都有;
第二,列入国家大事,精心安排,有诏文,更新年号,礼赐倍增;
第三,昭君出嫁婚礼特别隆重。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关于西汉与匈奴和亲的无名氏女子分别是:
第一次,汉高帝刘邦因为“平城之围”,订立和亲之约,将宗室的女子,出嫁匈奴单于作阏氏,史书称翁主。翁主没有名字。
第二次,汉惠帝三年,将一名宗室女子为公主,出嫁匈奴单于。公主没有名字。
第三次,汉文帝七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不久,汉文帝修复和亲,将宗族人家的女子为翁主,嫁给单于为阏氏。翁主没有名字。
第四次,老上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军臣单于继位,汉朝再次与匈奴和亲。一年多后,匈奴又断绝和亲关系。此后,汉景帝又派人与匈奴和亲,互通边境贸易,送给单于东西,嫁公主给单于,照以前的盟约办事。《史记》《汉书》都有记载,但公主没有名字。
第五次,汉武帝元光二年下诏问公卿说:“朕曾装饰美女以配匈奴单于,金币文绣赏赐甚厚,而单于承诏之后表现傲慢,侵掠不已。……”这次和亲是否成行,没有记载。究竟是谁,难以推断。
汉元帝与匈奴和亲,彻底改变了从前和亲女无名氏的历史。
在《汉书·元帝纪》中,第一次出现王昭君的名字,是初入后宫掖庭待诏时的名字,为王樯。王樯的这个名字有多种传说。我认为王樯是由汉宫掖庭按照其家乡地域特点给她起得名字。王昭君出生在长江北岸,香溪水边。江河湖泊,轻舟风帆,用樯字作为她的名,形象鲜明,意涵高雅,具有南郡地域文化的特点。生活在汉宫掖庭的王昭君,王樯是她正式的名字。
《汉书》第二次出现王昭君的名字是王墙。《汉书·匈奴传》:“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这两处记载证明,王昭君出塞时又将王樯一名改为王墙。把“王樯”改为“王墙”虽然一字之差,却赋予新的内涵,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那就是比起坚固的万里长城,昭君出塞,更是一道无形的长城。
历史证明,昭君王墙,远嫁匈奴,翻越横卧汉朝北部边陲的万里长城,筑起的是中原到大漠草原象征和平的长城。这也是汉元帝赋予王昭君的国家使命。
在这里,家庭成分是“良家”也交代了,并且以“昭君”为字。昭君的“昭”字,在古代是光明如日之意。《说文解字》:“昭,止遥切,日明也。”昭君的“君”字,是古代上层妇女地位的尊号。《说文解字》:“君,举云切,尊也……”在汉元帝的时候,用“昭”和“仪”规定为皇宫增设昭仪的称号,地位相当于丞相,爵位相当于诸侯、王,使这种号位从汉武帝时增加到十四种。《汉书·外戚传》:“……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根据这一记载,王昭君出塞时,汉元帝用最尊贵的“昭君”二字为她的字,奠定了王昭君在汉宫的身份和地位。
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王昭君还有王嫱一名。《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嫱”字早在远古就有了,《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宿有妃嫱嫔御焉。”这里的“妃嫱嫔御”是指古代宫廷里侍宿的女官员,贵者叫妃嫱,贱者嫔御。《说文解字》:“嫱,妇官也,从女,墙省声。”
此外《后汉书》中,昭君出嫁婚礼特别隆重。在呼韩邪单于的践行大会上,风姿绰约的昭君,亮丽的盛装,与汉宫相映成辉,这使她更加美丽传神,光彩夺目。范晔饱含激情,用最美的文字盛赞昭君。《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
汉匈和亲,前后对比,昭君出塞是和亲史上的一次创举,同时也是汉元帝的远见卓识。
四、以和为贵,汉元帝叫停边塞防务讨论
汉元帝把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和亲成功。呼韩邪因此向汉元帝上书,表示愿为汉朝保卫边疆,并且代代相传。单于同时提出请求汉朝撤销边境防务和守卫长城要塞的官吏士卒,好让天子的臣民得以休养生息。
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冲突,岁月漫长,这次呼韩邪单于来朝,提出和亲,非常有利于彻底改善汉匈关系。《史记·匈奴列传》:“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这种以长城为游牧和农耕的分界,胡汉互不侵犯的意愿,到汉高祖刘邦去世,已经过去一百六十多年了,可是直到现在才有了实现的希望。
汉元帝把呼韩邪单于的这一建议,交给有关官员讨论,他们都认为可以接受。可是汉元帝的心腹朝臣郎中侯应,了解边塞事务,认为不可允许。元帝问他原因,侯应一一道来,提出了十条不能答应的理由。
汉元帝当下对匈奴,以和为贵,虽然侯应的十条有的讲得很有道理。他突出强调是,不可相信匈奴。为了防止汉匈双方有伤和气,汉元帝绝不能按照侯应所讲的回应匈奴。对于如何回应,他表现得非常慎重,所以下诏:“停止讨论撤除边塞防务。”为了避开侯应的十条理由,让朝臣提炼出非常贴切的措辞,派车骑将军许嘉,向单于传达口谕。
由于徐嘉把汉元帝的意见表达得非常得体,所以单于道歉说:“我愚昧,没有想到这些重大的谋划。幸亏天子派大臣告诉我,待我这么优厚!”汉元帝听到单于的回话,也非常感动。推论汉元帝把王樯改为王墙,以象征和平的长城。所以元帝下诏:“停止边塞防务讨论。”
昭君出塞不久,汉元帝开始操作陈汤,甘延寿的问题。当时九卿之一,前任宗正刘向上书,高度评价甘延寿、陈汤的主要功劳。指出郅支单于罪大恶极,朝廷上下深恶痛绝。《汉书·陈汤传》:“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
刘向高度评价呼韩邪归附汉朝的重大意义。
刘向特别引用汉武帝刘彻的先例,认为甘延寿、陈汤没有过错。汉武帝认为到万里之远的地方去征讨敌人,不应计较他的过失,《汉书·陈汤传》:“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这时,昭君刚刚出塞。由于刘向上书的发声,犹如一阵清风,吹散朝中迷雾。汉元帝终于使甘、陈问题昭雪,下诏肯定了甘延寿、陈汤所建立的功勋。《汉书·元帝纪第九》:“竟宁元年……夏,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赐副校尉陈汤关内侯,黄金百斤。”《汉书·陈汤传第四十》:“元帝……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陈汤、甘延寿的问题终于尘埃落定尘,使汉元帝在解决匈奴问题上,取得了文治武功的圆满政绩。昭君出塞,胡汉和亲,不仅成为西汉和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我国和亲文化的辉煌篇章。
五、昭君出塞,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
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
昭君出塞之前,西汉嫁往匈奴的和亲公主,没有生儿育女的记载。昭君出塞后,在匈奴生一男二女,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写下了著名的七绝《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论墨总徒劳。”高度评价了王昭君这位历史人物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栾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日逐王。《汉书·匈奴传》:“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匈奴设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日逐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高官。匈奴人把“贤”称为“屠耆”,所以常常让太子做左屠耆王。
日逐王是匈奴官名,分为左右,由单于子弟充任,位次于谷蠡王。日逐王领匈奴西边,置僮仆都尉,统治西域诸国。
呼韩邪病危将死,立大阏氏所生的雕陶莫皋为继承人,呼韩邪死,雕陶莫皋即位,称复株累若鞮单于。
复株累单于要求娶王昭君为妻。昭君上书请示汉朝,这时汉成帝在位,指示昭君依从匈奴的习俗,所以昭君又成为复株累单于的阏氏。《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昭君和亲,身许两单于。她又和复株累单于生下二女:长女云公主,嫁匈奴贵族须卜氏;小女嫁匈奴贵族当于氏。《汉书·匈奴传》:“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居次是匈奴的公主。
须卜氏、当于氏都是匈奴的贵族。匈奴从左、右贤王以下直到当户,官职大的拥有万名骑兵,小的也有数千骑兵,共有二十四位长官,确定名号称“万骑”。诸位大臣的官职是世袭的。呼衍氏、兰氏,后来又有须卜氏,这三姓是他们的贵族。再后来又有“当于氏”也是贵族。诸位左方的王和将居住在东方,直到上谷郡以东,东边与秽貉和朝鲜接界。右方的王和将,居住在西方,直到上郡以西,和月氏、氏、羌接壤。而单于的王庭所在地一直延伸到代、云中两郡。他们各有自己的分地,追寻水草而迁徙住地。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是最大的,左、右骨都侯辅佐单于治国。二十四长官也各自设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属官。
王昭君号宁胡阏氏,意为给匈奴带来平安。昭君出塞,生儿育女,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
胡汉和好,昭君出塞,使汉朝边境很长时间没有警报之声,老百姓没有战争的拖累。六十多年以后,王莽挑起了和匈奴的争端,又开始有了战争的灾难。班固在《汉书·匈奴传》写道:“是时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菞庶亡干戈之役。……后六十余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边境之祸构矣。”范晔也评说胡汉和好的和平气象,昭君出塞,使边塞没有烽火,兵民没有苦役,《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呼韩邪来臣,乃权纳怀柔,因为边卫,罢关徼之儆,息兵民之劳。”
昭君出塞是崇高美好的追求,她的形象已成为民族团结友好的象征,她的名字永垂千古。
六、结语
在传统的史学观念上,汉元帝比起他的前辈,矮化了许多。但是,我们今天站在和亲文化的角度上看,他正确把握了西汉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和西汉与匈奴外交关系的机遇,使汉匈关系出现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所以,汉元帝在位时,真正做到匈奴由乱到治,成为一统。昭君出塞后,延续西汉边境60年和平的局面。我们从研究和亲文化这个角度上论人论事,汉元帝的地位,就要重新斟酌、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特别是昭君出塞,在西汉历史上,正式形成了汉匈血脉相连的民族关系。今天来讲,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丘明.左传[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张燕瑾.文白对照全译左传[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3](西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4](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M].1959年版《史记·注》.
[5](唐)司马贞.史记·索隐[M].1959年版《史记·注》.
[6](唐)张守节.史记·正义[M].1959年版《史记·注》.
[7](东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2007.
[8](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9](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
[10](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文白对照)[M].改革出版社,1991.
[1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12](清)王国维.观堂林集卷第十三·鬼方昆夷猃狁考[M].下载原书手写影印本.
[13]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人民出版社,1949.
[14]马长寿.匈奴与北狄[M].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1962.
[15]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6]王力.古代汉语[M].中华书局,1964.
编 者 按:原文引自《语文学刊》2018年8月,第38卷第4期,如需引用请核对原文!
文稿审核:包·苏那嘎
排版编辑:武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