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旅游

昭君故里 遗迹 传说 特产 风物 文创产品 兴山今昔 鄂蒙互动

喜迎二十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博物馆里的非遗•王昭君传说故事

日期:2022-10-14 浏览次数:1628次 返回

王昭君传说故事主要流传于湖北省兴山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传说所依据的史实散见于《汉书·元帝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等诸多史籍。两千余年来,王昭君故事一直被世人传颂,成为千古佳话。王昭君的传说故事主要包括相关地名传说、美好品德的传说、后人对王昭君思念的传说等几大类。王昭君是美的化身、和平的使者、民族团结的象征,王昭君传说故事具有文学、历史、人文价值。昭君博物院是依托王昭君墓遗址建立的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院,是挖掘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昭君传说的重要载体。


王昭君传说故事——昭君的“落雁”之美


图一 清 倪田“昭君出塞” 纸本设色 纵118.5厘米 横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四个不同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而“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以良家子身份被选入汉宫,成为汉朝掖庭待诏。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汉朝长安觐见汉元帝期间,请求与汉和亲。昭君自愿请行出塞和亲,于是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单于欢喜”,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汉元帝为纪念此次具有巩固和发展汉匈友好关系意义的和亲,改元“竟宁”,“竟”同“境”,取“边境安宁”之意。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和亲事件。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出塞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又因后人们为了歌颂昭君出塞维护汉匈和平友好、促进民族团结,所以赋予了昭君“落雁”的美称。


图二“四大美女”昭君博物院藏


在大青山脚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因为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像征,一个民族友好的像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王昭君传说,展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深入挖掘王昭君传说蕴含的时代价值,坚持要把祖国北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文化遗存传承好,为讲好内蒙古故事加入新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供稿:昭君文化研究室


责编:武彬


上一篇喜迎二十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里... 下一篇题昭君墓